今天是
|
|
|
|
|
|
关于挖掘我国优质畜禽种源确保“当家品种”自主可控的建议
(日期:2024-08-21 点击率:0 )
 

      【摘要】近几年,中央一号文件都把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作为重点内容进行部署,种子的科技贡献率已达到30%以上,其重要性日益凸显。我国是世界上畜禽种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,是世界第一养殖大国,虽有少数品种已灭绝或濒临灭绝,当前仍有576个品种(类群),约占全球已知种类的17%,蕴藏着大量的优质“基因宝藏”,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。但在目前的生产实践中,我国丰富的畜禽种源优势远未发挥,肉牛、奶牛、生猪、山羊、肉鸡、蛋鸡等主要畜禽品种仍依靠从国外进口,浪费了大量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其持续发展也受制于人。建议制定优惠政策、实现科研和生产的有机结合,加大种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,加快畜牧业健康发展,满足人民群众对肉蛋奶的需求,有效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,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,畜禽种源自主可控,打造国际品牌。

     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政协常委、东明县畜牧服务中心高级畜牧师李广斌13505306322;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政协特邀信息员、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刘世当反映:畜禽种业是畜牧业的“芯片”,是国家基础性、战略性核心产业,是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。我国对畜禽种源保护和利用一直非常重视,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《种畜禽管理条例》,建立了国家家畜和家禽品种基因库,保存了一批原始品种和种质素材,紧急抢救了渤海黑牛、鹿苑鸡等19个濒临灭绝畜禽品种,选育纯化了山东小尾寒羊、江苏太湖猪、广东三黄鸡、四川白鹅等一批优良品种。据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(2021版)》显示,目前,我国现存畜禽遗传资源20个,物种576个品种(类群),约占全球已知数量的17%,其中地方品种426个,培育品种73个,引进品种77个。畜禽种源保护和利用取得了一定成效。但随着外来物种引进和养殖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的提高,我国约30%的畜禽遗传资源还处于濒临灭绝的高度危险之中。其主要原因:

一是国家政策贯彻不力。畜禽种源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。每个经多年进化遗留下来的地方品种,都是一座“基因宝藏”,是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。但因部分品种难以适应市场需求,短期内无法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,在地方财政普遍困难的情况下,全力支持,制约了畜禽品种保护工作的开展。据多方调研获悉,山东省鄄城鲁西黄牛保种场是正式的差额事业单位,上世纪九十年代因经营困难,在机构改革中被撤销,场地在城市扩建时被征用。许多从事地方品种保护的工作机构地处偏远基层,工作环境艰苦,研究设施落实,工作繁琐又难出科研成果,工作人员晋级升职困难,结构严重老化且后继乏人,影响了各项工作的开展。

二是市场冲击适应不力。自我国加入WTO后,我国畜牧业发展逐步融入国际大市场,集约化规模化养殖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一家一户的散养模式,经营企业为追求高产出,大量引入外来品种,本地畜禽品种被逐步取代或杂交改良,如主产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鲁西黄牛,曾因耐粗饲、抗病力强、个体大、肉质优,一度成为备受群众喜爱的以肉兼用型的国家级优良品种,据《山东农业统计年鉴》数据,1996年,菏泽地区年末存栏牛238.52万头,年出栏81.46万头,成为全国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之一。加入WTO后受国际市场冲击,养牛业效益低迷,加之大量农民工进城和国家严格的环保政策,养牛产业陷入困境,从菏泽市畜牧服务中心获悉,2023年菏泽市年末存栏25.62万头,年出栏19.11万头,且品种多为从大西北地区引进的育肥牛,鲁西黄牛品种已濒临灭绝状态;主产于山东省菏泽、济宁的“济宁路”青山羊,因其适应性和抗病力强、产羔率高,是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期当家优良畜种,尤其羔羊阶段可制作青猾皮,是建国后多年的出口创汇品牌;但自1998年后,我国相继从澳大利亚、新西兰引进波尔山羊品种,杂交羊呈现出明显的生长快、个体大、产肉率高等特点,备受市场欢迎,致使“济宁路”青山羊这一“国字号”品牌将被市场淘汰。

三是科研生产合作不力。我国拥有大量的科研机构,技术力量雄厚,仪器设备先进,但因经费不足,研究方向与生产脱节,与生产企业和种源保护的基层单位联系不紧,合作不力,在种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上,造成了大量资源和智力的浪费。从山东东明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目前情况看,该公司2023年生猪存栏4000万头、年出栏6382万头,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养猪企业牧原集团,虽然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和繁育体系,但所需的大约克夏长白、杜罗克原种猪仍依靠从外国引进,与国内的太湖猪等良种繁育机构很少有合作关系。

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,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,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,种源自主可控。但国内优质畜牧种源保护利用不力问题,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,亟待大力破解。为此,特建议:

一是立足保护开发所需,制定优惠政策。一是围绕国家《种畜禽管理条例》及其实施细则,各级政府要尽快研究制定专门的畜禽种源保护与研发的管理办法,对有关部门和企业的权利和义务、行为与责任作出具体规定;二是地方政府要加大资金帮扶力度。国家已把畜禽种源保护经费列入中央财政预算,相关地方政府财政也要列支相应专项资金,同时对承担国家畜禽种源保护的项目,地方政府应配套相应的专项资金;三是制定优惠政策,激励更多的技术人才到基层一线从事畜禽种源保护工作,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,在晋级晋职方面给予优先照顾。

二是立足两大市场所需,制定开发规划。充分发挥我国畜禽种源品种繁多的优势,摒弃“为保护而保护”的传统观念,加大开发利用力度,使资源优势及时转化为产业优势。一是紧盯国际市场需求,打造国际品牌。建议由科学技术部、农业农村部牵头,围绕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小尾寒羊、太湖猪、三黄鸡等畜禽品种,组织相关专家组建专业团队,实施一批畜禽种业开发的“863”计划,开展技术攻关,提高品种性能,使我国的畜禽种业更多地走出国门。二是紧盯国内市场需求,打造地方品牌。国内大多数畜禽品种,如渤海黑牛、地方土鸡等都有独特的优势和市场,要把区域特色明显、养殖传统悠久的县区作试点,通过优中选优、科学繁育,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种,制定完善地方畜禽品种及其产品标准,通过“三品一标”认证,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品牌。

三是立足长远发展所需,守好种源宝库。进一步建立健全国家畜禽品种资源监测与评估体系,把定期普查和动态跟踪调查有机结合起来,健全完善全国畜禽种源动态信息数据库和基因库,运用先进技术,从遗传基础上对畜禽遗传资源的特性进行全面系统长期评估。畜禽种源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,每个品种都蕴藏着巨大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,都有可能为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,要加大宣传力度,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畜禽种源保护和利用工作,确保中国畜禽当家品种要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手中。



 
 
鲁ICP备12031761号-1